豫都网 > 体育频道 > 综合体育 >

跆拳道发展已与时代密切相关 关键原因观赏性强

[摘要]【搜狐首都体育学院奥运教授报道团独家报道 作者:孙茂君】一、现代跆拳道运动的飞速发展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1945年,朝鲜独立后,国家政治、社会面貌日益改观,自卫术再度兴起,从异国他乡回归故土的朝鲜人也将各国的武道技艺带回本国,逐渐与跆拳道融为...

  【搜狐首都体育学院奥运教授报道团独家报道 作者:孙茂君】一、现代跆拳道运动的飞速发展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1945年,朝鲜独立后,国家政治、社会面貌日益改观,自卫术再度兴起,从异国他乡回归故土的朝鲜人也将各国的武道技艺带回本国,逐渐与跆拳道融为一体,去芜存精。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跆拳道运动体系。

  跆拳道向国际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始的。此时也正是二战以后亚洲各国经济建设的时期,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予以支持,许多国家和地区把重塑国民精神、倡导顽强向上的作风作为重要的精神力量。跆拳道项目特有的性质和功能,为弘扬和发展这种精神提供了载体。跆拳道的博击性很强,要求人具备勇猛善战、敢打敢拼的素质,能够培养坚忍、向上的作风;讲究礼仪、修养 以及完善的人格,可以使练习者在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跆拳道的目标是:“迅速、有力、准确”,这正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素质。

  以韩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把跆拳道的推广和发展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结合起来,突出了跆拳道的社会意义,体现了这个项目的内在价值。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跆拳道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道场(道馆)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诞生,吸引了许多青少年习武健身。随着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跆拳道的教练和专家通过对以跆拳道为主的传统武艺的讨论,认为在日本帝国殖民统治时期,在殖民主义教育下,传统跆拳道受到日本空手道的影响,技击性大大丧失,几乎成了一种游戏,而且缺少套路和体系。为了继承发展传统的武艺,确立了以技击、套路、竞赛为特点的标准型,开始了跆拳道向科学化、体系化、民族化发展的新进程。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也是韩国跆拳道在世界上广泛普及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十年。1972年11月30日,大韩跆拳道协会中央道场——国技院竣工。国技院是韩国的一所跆拳道学院,也被公认为是世界跆拳道的中心,在教学和训练上都有很高的权威性,负责黑带段位晋升审批以及本国的竞赛,制定竞赛规则,对引导和促进世界跆拳道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现代跆拳道运动风靡全球的原因

  1、规则简单统一,评分标准相对简单,场地器材简便

  跆拳道的竞赛规则十分简单明了,运动员戴上专用护具即可比赛,相比较其它搏击项目,跆拳道使用的动作让人看起来十分明白。裁判员根据有效击打然后给判分,随着规则的不断修改与完善,标准又简单化了,更容易欣赏观看。

  2、比赛精彩激烈,观赏性强

  跆拳道比赛中,腿法使用率较高,动作幅度大,变化多,常伴有腾空、转体等动作,比赛场面精彩不断,使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有人说,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结构中拳、腿、摔分别被拳击、跆拳道、摔跤借走了,经过加工后便又成一派,跆拳道则充分展示了人的腿部和躯干的生理特点,被人称为“世界第一搏击运动”,大概道理也许就在于此。

  3、教学比较正规,形成科学的、独立的理论和教学体系

  韩国人在一开始推广跆拳道时就重视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建立科学的教学体制。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办了专业跆拳道学校,或以道馆、俱乐部方式进行训练和教学。跆拳道实行段位制,升段考试非常严格,除了技术以外,还有道德修养和文化方面的考试,高段位还要经过论文答辩。有的国家还设立黑带学院,这种等级分明的体制,保证了各个阶段的教学质量,使得跆拳道运动不仅有技击性、艺术性和技巧性,同时具有学术性。

  4、采取了科学的发展策略

  跆拳道项目采取和同类项目共同发展的策略,先学习同类项目之长,再自成体系,独立发展。这也是跆拳道能够受到世界各国认同的原因。姑且不论何种项目谁最先产生,单从相互影响来说,跆拳道体现了同类项目的长处。跆拳道的激烈对抗和比赛规则类似泰拳、拳击、摔跤、散手,但在本质上又自成一体,与其它同类项目发展没有矛盾,互相促进。加上韩国人不断向国外派教练为的就是扩大影响力、号召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跆拳道,从事该项目的人多了,也达到了推广和普及的目的。


《跆拳道发展已与时代密切相关 关键原因观赏性强》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orts.yuduxx.com/zhty/44306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