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体育频道 > 综合体育 >

2014北京首届国际触球赛落幕 73场比赛奉献精彩

[摘要]随着终场哨音的吹响,夕阳西下的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体育场上,炎炎烈日下举行了一天的北京首届国际触球邀请赛,终于落下帷幕。 经过一天73场比赛的终极较量,从12岁的少年到40多岁的青壮年,花季的少女到不惑的大叔,从广东白话,山东话,胶东话,北京话到日...

  随着终场哨音的吹响,夕阳西下的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体育场上,炎炎烈日下举行了一天的北京首届国际触球邀请赛,终于落下帷幕。

  经过一天73场比赛的终极较量,从12岁的少年到40多岁的青壮年,花季的少女到不惑的大叔,从广东白话,山东话,胶东话,北京话到日语,英语等各语种各色人等,28支来自五湖四海的触球队伍给北京奉献了精彩的赛事,最终来自“ 江苏徐州候集高级中学 ”的女队获得了女子组冠军,“ 江苏徐州候集高级中学队 ”和“ 华南农业大学 ”分获中学组和大学组冠军,而来自北京的“北京自由马橄榄球俱乐部 ”队则获得了本届赛事最高水平的社会组冠军。

  有记者提问本次赛事的主办方北京天维十方国际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彭学军先生:为什么本次赛事不按照国际惯例分成:女子组,男子组,男女混合组,大师组以及青年男女组等?彭学军说:组织本次赛事的目的是以公益性出发来推广北京青少年触球运动的发展。触球虽然起源于英式橄榄球,但基于这个运动本身不存在身体的真正冲撞接触,而是采用碰触对方身体的方式取代传统橄榄球比赛的扑搂和冲撞,且从规则,装备,人数及赛场等条件上更为简单,非常适合青少年中开展。而且和橄榄球一样,触球同样强调团队合作,尊重,热情,正直等人性和品质。综上特点,该项目满足国家对中小学课余活动的需求,也同样满足对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我们此次特意不按常理出牌,特设了中学和大学组。

  “触球(触式橄榄球的简称)经过3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在国际上已成为正式体育比赛项目,甚至包括4年一次的。北京作为中国第一支英式橄榄球队的诞生地,作为中国第一个触球俱乐部的发祥地,更责无旁贷的承担着发展推广触球运动的职责。这个赛事还会持续的每年举办下去,争取在几年内发展成真正的国际赛事,同时,俱乐部也会利用业余时间和有意开展触球项目的学校展开合作,争取在几年内行程北京地区特有的触球基础人群,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出发点,我们才吸引了这么多诸如奥迪,雪花啤酒,春天投资以及像Optimum专业触球厂商等合作伙伴的支持”北京第一支触球俱乐部自由马俱乐部的主席安云峰先生为赛事做了进一步阐释。

  “竞技体育国家是举国体制,但没有群众体育是不行的。我们推广青少年触球运动可以两者兼顾,首先在学校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普及开展触球运动,这是群体层面,但从中可以发现好苗子,我们以金字塔形式进行筛选,把适合从事触球专项运动或者撞式橄榄球的好苗子向各级专业运动队输送,两全其美,这也是公司下决心主办这个赛事的初衷”天维十方的副总柴良强调道。

  无论赛事的最终结果如何,运动员经历了赛事成长,主办方经历了组织管理赛事的成长,合作伙伴经历了培养赛事的成长,这种成长需要漫长的时间去验证,或许失败,或许成功,但无论如何,这个触球赛事,在北京发展群众体育运动以及提高专业竞技水平的双行线上似乎找到了平衡点。

  落日余晖中,看着运动员疲惫的身躯眼里却仍然神采依旧,晚宴的大门已经向他们敞开,朋友们,好好的欢聚一堂,明年我们再聚会!

  触球运动背景资料

  触球,也叫触式橄榄球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作为橄榄球强国,澳大利亚人可谓从骨子里热爱这项运动,不论是总角少年,还是耄耋老人都喜欢并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因为冲撞式橄榄球给孩子和老人造成的伤害远大于青壮年,因此,触球应运而生。根据规则,不论老少,也不论男女,大家在同一竞技场上角逐,很快,触球从澳大利亚人的家庭走向世界,成为全世界橄榄球爱好者最喜欢的一种娱乐竞技运动。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触球 已经成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赛事,有完善的规则和全球范围的联合会,全球注册球员超过百万。

  中国的触球最早在北京和上海开展。在南中国,上海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会举办国际触球邀请赛,而在北中国,今年由北京天维十方国际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第一支触球俱乐部自由马俱乐部主办的首届北京国际触球邀请赛,因参赛规模和球员年龄跨度,成为中国最大的触球国际邀请赛。


豫都网微信

《2014北京首届国际触球赛落幕 73场比赛奉献精彩》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orts.yuduxx.com/zhty/28769.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