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19 09:47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中超联赛收官在即,又快到了盘点的时候,很多媒体已经收到了来自中超公司的选票,评选本赛季表现优异的球员、教练、阵容、新人、裁判等。不过,面对最佳新人这个选项,不禁让人犯了难。
名单上的候选人不少,共有来自8支球队的16名球员,但除了已经降级的上海申鑫队门将张一诺和前卫吴毅臻在26轮联赛(列入统计轮次)的累积出场时间超过了1000分钟之外,其余球员均只有几百、甚至几十分钟的出场时间,大多数的名字更是让人感到陌生。
中国足球新人寥寥,原因在于2002年以来迅速坍塌的青少年培训体系。中国足球在1994年的职业化将联赛和青少年培养推向了市场,足球学校如雨后春笋,但几十年形成的各省市专业足球队也一夜之间退出了历史舞台。唯利是图的足校很快被证明是昙花一现,大多数足校师资力量匮乏、文化教育缺失、管理混乱。加上2002年前后,泛滥于职业联赛的假赌黑等丑恶现象让家长和小球员看不到前途,红火不到10年的足校大面积关门。
与此同时,职业俱乐部搭建起来的青训体系甚至达不到过去专业体系下的培养水准。很多征战过甲A联赛的老球员都感叹,现在球员的基本功和个人能力都有所下降,青训不扎实是首当其冲的原因。
一个新人奖的设置,并不能刺激俱乐部大胆起用新人。在高投入的联赛格局下,重眼前成绩的功利思想在激烈的竞争下大行其道,而另一方面,也表明确实没有合格的青训产品能够投入到联赛之中。广州恒大队曾设立“新人培养奖”,将21岁以下球员出场与奖金挂钩,但本赛季重点培养的王军辉并不如上赛季的廖力生那样抢眼。
在足球项目的三级培养模式被俱乐部青训取代之后,中国足球经历了人才凋零的寒冰期,即便现在依然让人感到阵阵寒意。职业化20年,“从娃娃抓起”重回起点,越来越多的俱乐部也终于有了长远目光,开始重视青训。中超无新人的尴尬,应当休矣。
《人民日报:中超新人难觅 青训不扎实致新秀寥寥》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orts.yuduxx.com/gnty/26086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