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05 09:24 我要投稿
昨天下午,中国队在首尔世界杯体育场外场进行了时长两小时的训练,虽然国足照例只对媒体开放了前15分钟的热身训练,15分钟后记者们就被赶到了铁丝网外面,但由于铁丝网没有遮盖任何东西,所以训练内容也一目了然。在对抗训练之前,高洪波特意指挥球队进行了一段射门训练,对抗训练之后,又专门练了直接定位球和点球。训练的安排从来不会无缘无故。
练射门,是为把握极少的机会
把全队集结在一端禁区外围,专门练习禁区线附近射门,高洪波就站在小禁区一旁亲自指挥。可以预料,客场面对韩国队,较弱的中国队能够创造出来的射门机会一定屈指可数异常珍贵,哪怕是有效的反击也不会太多。所以这组射门训练,针对性就非常明显了。若想获得进球,甚至取得一个理想结局,考验的是瞬间把握机会的能力,这一点恰恰是目前国内球员最弱的环节。
演练352阵型,郑智或打中卫
随后的对抗训练,被安排在训练场远离媒体视线的那一端。然而记者还是能够看清楚高洪波可能的战术意图。老将郑智回归之后,并不是边缘人,而可能在中韩大战中首发,不过他的位置不会是组织后腰,而是中后卫。面对强大的韩国队,高洪波极有可能排出5后卫阵型,这里面3名中卫,冯潇霆无论如何占据一个,从目前的训练看,郑智将成为3后卫中的一员,另一个是张琳芃。
练点球,防万一
这是小组循环赛的赛制,不存在淘汰赛才有的点球决胜,不过比赛如此重要,比赛过程中一个点球就可能改变整个小组格局,所以高洪波不可能完全忽视点球这个环节。不管是被判罚点球还是获得点球,国足都需要有充分的准备。曾诚将镇守中国队球门,所以昨天的点球训练,主要是曾诚在扑。这套点球训练环节,倒更像在为曾诚找感觉,而不是罚点球的人。毕竟,被围攻的场面也可以预判,过往历史上喜欢针对中国足球的阿联酋籍主裁判哈桑,若抓住机会判你一个点球,也是百口莫辩。
黄博文的任意球会是进球办法之一
一端在练习扑点球,另一端,助教傅博在训练边路传中抢点和直接任意球射门。他让姜至鹏传中,张稀哲和丁海峰中路抢点。在左后卫这个位置上,李学鹏状态一般,能打左后卫的任航又几个月缺乏正式比赛,所以姜至鹏首发的可能性不低,而他的传中能力将是球队的进攻发起点之翼。
黄博文一直在摆弄人墙,他跟丁海峰、张稀哲一同训练直接任意球攻门。以弱对强,由于运动战得分的概率肯定比较低,所以定位球就成了务必好好利用的进攻手段。黄博文、丁海峰、张稀哲是阵中定位球脚法最好的球员,都可能在明晚上的比赛中成为关键先生。
不怕韩国人来窥探军情?真不怕
说是封闭训练,其实根本无法封闭,因为透过周围的铁丝网在外面也能看清楚高洪波在训练什么。真正做到完全封闭,要等到今天傍晚在体育场内场的训练。不过今天的训练,完全封闭也不可能,因为这是韩国人的主场。韩国人想要看赛前一天的官方训练,易如反掌,而且他们也会这么干。一位国管部官员对记者说:“说是说封闭,都知道怎么回事,怎么封闭得了啊,这是人家的地盘啊。”
显然,也不指望用阵型或者技战术上的保密来创造奇迹了,还是要靠球员的执行力和全队的默契来弥补硬实力的不足。
球员们真不紧张吗?还看不出来
球员走进训练场的时候,近百名中国媒体记者已经恭候多时,这阵势比2015年亚洲杯时大一点。守候在这里还有几十位中国球迷,他们在训练场的看台上,一看到中国队队员走进来,喊了几声嘹亮的“雄起”。
由于实力悬殊,舆论对中国队没有太高要求,反倒球迷期待很多。一位来自重庆的球迷告诉记者:“打平都能接受,输了的话,这个结果也正常,但心里肯定还是会失落的。”
球员能够感受到球迷的期待,但他们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现得很轻松。有球员说:“我们这一代已经没有恐韩症了。”更有人说:“我这还是第一次跟韩国国字号交手,不知道什么叫恐韩症。”孙可昨天在场边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优势是团结与团队精神,韩国队也讲究团队精神和拼搏,所以双方的比赛肯定会充满困难,但我们也会拿出永不放弃的精神来和对手一拼。”
国脚们大多踢过亚冠联赛,很多人甚至踢过世俱杯,都有洲际比赛的经验,但十二强赛毕竟不同其他,它是通往世界杯决赛圈的最后一段楼梯。从孙可在场边接受采访时放不开的状态看,球员现在并不轻松,可能真的要等到明晚比赛时,才能够看出球员紧不紧张——— 中国队何曾在能容纳6万人的专业足球场里踢过寸土必争的比赛。如果在韩国人的逼抢下还能够游刃有余,那就真的不紧张。
南都记者 丰臻 发自首尔
《国足训练狂练射门和定位球 不怕韩国队窥探军情》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orts.yuduxx.com/gnty/68141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