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7-22 09:0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近几年来,在恒大、鲁能、国安等俱乐部“大手笔”投入的刺激下,中超表面上看是日益繁荣,但欠薪在多家俱乐部也是始终存在。曾经的“暴发户”大连阿尔滨更是长时间拖欠球员工资,以至于到了需要甩卖国脚来“补窟窿”的地步。
监管 缺失的责任
深足欠薪门并非只是一地一时的丑闻,联赛准入审查不力、从业者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沦为纸上谈兵、阴阳合同已成公开的秘密……这些问题值得中国足球的管理者思考:如何让俱乐部实现良性收支、如何保护球员权益、地方足协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评价深足欠薪门时,多家国家级权威媒体都发出了自己的评论。
其实,解决欠薪事件原本应该很简单。对于俱乐部“欠薪”现象,中国足协早有规定,即如果队员、教练未在证明俱乐部没有拖欠工资的报名表上签名,足协将不准该俱乐部注册。此外,中国足协早在2006年还推出了避免俱乐部“欠薪”的新招,即球员如果遭欠薪5个月,将自动转为自由身,加盟其他球队不需要负担转会费。但这些规定对于各俱乐部来说并没有太多的约束力,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多位中超球员都曾私下表示,“中国足协对欠薪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因很简单,他们怕俱乐部因为欠薪而无法注册索性退出”。而在很多专家看来,对于俱乐部欠薪,中国足协其实还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在足协把持中超市场运作大权的情况下,各俱乐部普遍缺乏造血功能,最后就只能在节流上做文章。“翻阅中国足协关于中超准入制度的相关法规,如果所有中超俱乐部都符合准入门槛,那么就意味着他们连续3年单年度盈利超过3000万元,这不是明摆着骗人吗?”
而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在解决俱乐部欠薪问题上,球员工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旦有俱乐部发生欠薪事件,球员工会能有效地组织球员维权,和俱乐部、协会、联盟进行博弈。2010年的西班牙俱乐部欠薪事件中,球员工会就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时至今日,由于足协的不作为,作为足球经济纠纷中的弱者,中国球员一直还没有自己的工会组织。
评 论
谁来保卫深足?
■郝福建
深足欠薪门被引爆后,“保卫深足”的呼声随之而起,这样的呼声我们并不陌生。早在1995年,四川全兴队站在降级悬崖边,“保卫成都”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此后,“津门保卫战”、“保卫辽足”、“中原保卫战”此起彼伏。每当球队陷入困境时,当地球迷和舆论喊出“保卫”,一方面是期待球队能背水一战扭转危局,另一方面也期待着场外力量来解围,此番喊出“保卫深足”,也是包含着这两种期望的复杂情感,甚至有人明确提出了让当地政府来解救球队的愿望。
到底谁能保卫深足呢?首先应该冷静思考“欠薪门”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世界杯期间,关于中国足球止步不前的反思掀起了高潮,其中被论及最多的一个原因,便是中国职业联赛的发展受到中国足协的体制掣肘,其实这也是“欠薪门”出现的主要原因。中国职业联赛对于俱乐部欠薪,有着看似严格的制度约束,但这些制度却似乎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正因为没有受到严格约束,才使得俱乐部的欠薪往往积少成多,最终累积至球员甚至要以罢训罢赛来对抗的地步。以英超、NBA等成功的职业联赛为例,参与的俱乐部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球员也有工会来保障利益,能使俱乐部、球员、赞助商共赢的是成熟的联赛经营体制。反观中超中甲,各俱乐部是投资者,足协却对联赛拥有更大的话语权,球员更是处于弱势地位。
在看清楚“欠薪门”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后,解决办法便不言自明了:只有建立完善的职业联赛制度,只有中国足球将职业联赛放权给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才能避免“欠薪门”这样的怪现象一再发生。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都很清楚 “看不见的手”能使职业联赛快速健康发展,却往往在球队陷于困境时期望“看得见的手”来解决问题。
是用“看得见的手”解一时之危,还是用“看不见的手”来刮骨疗毒,这不仅事关保卫深足,更关系着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长久发展。
《重金引援竞争太过激烈 中超推动中国足球复苏?(2)》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orts.yuduxx.com/gnty/4288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