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27 10:50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每逢大赛,混合采访区就成了众多记者与运动员产生交集的主要区域。北京田径世锦赛期间,北京晨报记者在这一工作场所见到了形形色色的运动员,总结了他们与记者打交道的不同风格。
兴奋自嗨型:施瓦尼茨(德国女子铅球冠军)
虽说当今体坛被90后主宰,但女子铅球可是个“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项目。看看北京世锦赛站上领奖台的三名选手,都是清一色的80后,出生于1989年的巩立姣是最年轻的,冠军施瓦尼茨已经30岁。这位德国姑娘习惯在每次投掷前把脑后的大辫子拿到一侧,小动作流露出满满的少女心。夺冠后来到混合采访区,她激动得手舞足蹈,把开心全写在脸上。
一走进混合采访区,施瓦尼茨就与挂着代表队证件的一位女士拥抱。面对家乡媒体,她一直是笑着接受采访的。切换到英语“频道”,施瓦尼茨的情绪依旧兴奋:“这是我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年了。现在我非常激动,能够在世界级的大赛中获得金牌感觉太棒了。”
“我其实非常喜欢2015这个数字,北京的比赛环境我也非常喜欢,场馆也非常棒,我来了就感觉非常棒,这个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等候采访时,有中国记 者对巩立姣的亚军有些不服气,于是问施瓦尼茨如何期待两人在明年奥运会的对决。爽朗的德国姑娘回应:“里约奥运会?我还没有考虑明年的事情。”不过她实诚 地透露,世锦赛前确实想到了会与巩立姣争夺金牌。
波澜不惊型:苏炳添(中国男子100米第九名)
站在起跑线上的苏炳添每次看到镜头对准自己时,都会双手指向镜头,然后握拳给自己鼓劲。作为第一个在世锦赛闯进100米决赛的黄种人,他将“鸟巢”的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你却很难在他的脸上发现情绪起伏。
加特林、盖伊先后经过混合采访区,记者们却迟迟没有见到苏炳添的身影。前110米栏名将史冬鹏也加入记者们的行列抢占有利位置,准备“拦截”这位小兄弟。终于,在新闻负责人的引导下,苏炳添出现了。面对热情的媒体,新闻官在第二比赛日首次动用了麦克风,以便让中国飞人的声音通过音箱传播。
拿起话筒,苏炳添开始规规矩矩地有问必答。“半决赛之后等成绩的 时候心情非常忐忑,毕竟还有两个人也是9秒99,那时候我感觉进决赛机会很渺茫了,也想到了2013年张培萌在莫斯科遇到的情况。后来通过大会裁决才得知 自己并列进入决赛,这确实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从“忐忑”到“高兴”,可苏炳添讲述这一过程的语气只有平静,只在说到决赛体力下降时,他才皱了皱 眉,算是比较明显的表情。
问题一个接一个,采访持续了近10分钟,中国飞人没有一丝不耐烦,最后新闻官出面结束了采访。小兄弟离开前,护栏外面的大史挥拳喊“加油”,苏炳添点了点头。
平易近人型:博尔特(牙买加男子100米冠军)
男子百米后,混合采访区盛况空前,比赛结束后40多分钟,获得第二至第九名的选手都已离开,依然不见冠军博尔特。新闻负责人来“安抚”了三遍,“尤塞恩在接受场内电视媒体的采访”,“还有两家的采访要做”,“最后一家了,马上来了”。
身材高大的牙买加闪电经过混合采访区入口需要低头,进门后先与一位老相识来了个结结实实的拥抱,“多谢啦,我的伙计。下一个冠军?一定会实现的。”边走向记者,博尔特边举起手里的小半瓶饮料一饮而尽。“比赛结束后我在不停地说,”他对新闻负责人说。
这位本届世锦赛最大牌的选手喜欢在赛场上耍宝,却不耍大牌。他捏着空瓶开始回答问题,“这赛季我经历了很多困难,对手的表现又非常出色,但我从未怀疑自己!作为运动员一旦对自己产生怀疑,就肯定会输掉比赛。”掷地有声的答案让记者们纷纷点头赞许。
6分多钟的采访后,新闻负责人提示稍后还有发布会。牙买加“闪电”也接话:“发布会,我们发布会见。”说完挥挥手,走向正在等候的另一群记者。
找辙开溜型:维考特(法国男子100米第八名)
泡在混合采访区几天,北京晨报记者发现从这里经过的运动员都十分配合记者的工作。在大部分运动员的观念中,这也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不过有时候,采访时间太长确实会影响到运动员休息,这时,有人就会搬出“救兵”。男子100米决赛后,法国选手维考特就拉来了教练当“挡箭牌”。
法国小伙子刚刚在今年6月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巴黎站跑出了个人最好成绩9.86秒,本来有望冲击奖牌,但决赛只跑出10秒,所以他来到混合采访区时情绪不高。只回答了几个法国记者的问题后,他就表示要离开。教练此时出来“解围”,北京晨报记者也加入提问行列,教练解释,维考特近期不在最佳状态,影响了发挥。
家长里短型:罗姆尼奇(斯洛伐克男子链球第八名)
男子链球决赛结束后的混合采访区显得比较“萧条”,前三名的“待遇”完全不能与之后的男子百米选手相提并论。不过北京晨报记者发现,在这里停留的选手与记者间的距离却比那些热门项目的参赛选手近得多。
一位身穿斯洛伐克队服的男士掏出手机,递给了护栏内的运动员,后者正是罗姆尼奇。“他在与经纪人通话,”一位身穿休闲装的男士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此人名叫安德烈,是斯洛伐克一家田径杂志的高级编辑,“报道田径比赛已经12年了,这次是以随队人员的身份前来。”
安德烈和罗姆尼奇及教练相识多年,这次在混合采访区的碰面更像是聊天。“他决赛的6次尝试都在75米上下,而他的最好成绩是去年的79.16米,我想知道他的感觉如何以及发挥不好的原因。毕竟他是斯洛伐克的全国纪录保持者,目标是进入奥运会决赛。”
北京晨报记者 刘晨/文
《 混采区秀个性:面对媒体围堵 田坛众星真情流露 》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orts.yuduxx.com/gnty/23363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