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4-20 20:57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巴家伟
志丹少年队,一支中球职业大潮中名不见经传的草根队伍,因为习近平主席在的接见而名扬四方。同时,也使很多人知道了这支队伍的队长徐志雨。
这个十几岁的西北娃能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不是俱乐部意向中的邀请他去德国踢球,也不是可能中的他在这支队伍的U15梯队有实力打上主力的评价,而是他对自己曾经就读过的恒大足校的训练理念和方式的“无法接受”与质疑。
“每天一个多小时的训练,就有40多分钟在练习最基本的传球动作,我实在无法接受,想了想还不如回志丹跟着足协的教练训练。”—徐志雨眼中的“恒大青训模式”如此。
如果徐志雨的观点不是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出现,料想恒大足球学校的执行校长、前中国足协副主席刘江南绝对不会出面回应,因为身份不对等,信息似乎也不对称。
“与国内的一些传统足球学校相比,我们的训练时间的确是要短一些,但是与青训营和巴萨青训营的训练时间相比,我们的训练时间是和国际接轨的,也是得到国际相关业界专家认可的。”刘江南的回应看起来有些无奈,有点被绑架的味道。他甚至搬出了皇马主席佛罗伦蒂诺来佐证“恒大青训模式”与“皇马青训模式”的无限接近性。
贝利、马拉多纳、贝肯鲍尔、克鲁伊夫、齐达内、贝克汉姆、、、……哪一个不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什么样的模式是适合中国青训的模式?学习哪种模式能够最终结出硕果,诞生中国的梅西和C罗?是“皇马青训模式”还是“巴萨青训模式”?是、、的天赋与传统,还是、的后期努力与笨鸟先飞?目前对中国足球来说,是没有谜底的,或许十年二十年乃至更多的时间都不会有。
徐志雨的口气有点托大,但未尝不是善言;刘江南的口气有点自得,但未尝不是追求。
有一位前国家队的著名中锋曾经对我讲过,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国足曾经到巴西接受过当地教练的训练,感觉训练前的准备和训练中的内容与我们大同小异,但训练后的感受到和体会到的效果却不一样。具体差在哪儿,似乎又很难说清楚。
健力宝到巴西受训后,涌现出了李铁、李玮锋、李金羽、隋东亮等一批“小天鹅”,但未有机遇到巴西的孙继海后来的成就明显高于他们。徐根宝在崇明岛卧薪尝胆培养出了张琳芃、武磊,但他们仍然奋斗在的“围墙”里。哪一种模式更好,恐怕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
谁都相信,中国足球原有的青训模式与理念肯定是不灵光的。许家印花了那么多钱搞足球,应该不至于靠一个足校骗钱。恒大足校求新图变,按图索骥般地积极向国际最先进的青训模式汲取养分,这份对中国足球的真诚与投入就是值得点赞的。
一个对世事尚且懵懂的孩子的话谁敢信?除非徐志雨是一个梅西、C罗式的足球天才,但这需要时间,也需要环境,或许还需要那么一点儿运气。
《新商报:中国足球没有谜底 许家印搞青训应点赞》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orts.yuduxx.com/gnty/1152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